艺术档案 > 艺术教育 > 你所不了解的“实验艺术”:央美实验艺术系大全

你所不了解的“实验艺术”:央美实验艺术系大全

2016-05-12 17:15:26 来源: 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 作者:

 

实验艺术是一个有些模糊的概念,在中国,“实验艺术”的实验性主要包括用新媒介形式和新视觉经验来探索艺术的发展,包括装置、录像、摄影、行动表演、文本和网络等媒介形式。此外,也注重传统艺术语言形式及文化符号在现代语境中的有效使用。包括中国画、书法、版刻、民间艺术等雄厚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文化建设中价值的开掘。而实验艺术强调建立艺术的社会性与公众性。

(一)学科内涵

近十年来出现在中国高等美术学院中实验艺术专业教学现象,正是承接了近百年来中国艺术教育实验性探索发展的脉络,顺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标志了高等专业美术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与成果。它改变了原有教学体制写实的现实主义单一的教学模式,开辟了多元化的专业空间,充分显现出中国当代的高等专业美术教育在坚持传统优势的原有格局中,走向更多元更开放的学术思想。为达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准和中国特色的当代专业艺术教育模式创建,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

“实验艺术” 曾作为西方艺术突破传统、创造新艺术的一种有效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作为国际艺术多元化形态与创新推动的普遍性经验,也早已介入西方当代艺术教育的主流系统之中。在欧美的绝大多数高等专业美术院校,“实验艺术” 渗透在教学结构的方方面面,但由于与“前卫”与“当代”的概念混淆而不断的作崇,导致了教学实施中长期以来秩序感的缺失,以及教学成果评判方面的尴尬。

经过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辛勤努力,实验艺术已经发展成熟,目前,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等院校,都先后成立了实验艺术的专门教学单位,院校的实验艺术教学单位之间也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现已举办了四届以学院为立场的不同主题的实验艺术学术性展览,召开了多次专业教学研讨会。

在实验艺术专业教学岗位上的专家学者、教师及工作人员,在教学实践、理论研究,以及带领学生创作探索中,已建立起这个学科专业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基本结构框架,总结出专业教学贯彻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产生了各教学单位具有共性、又不失自身特色的完备的教学大纲与课程系统,奠定了在学院中定位的扎实基础,已然成为当代艺术教育格局中不可动摇的教学板块。

(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以国际当代多元文化艺术为背景;以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为立足。
“实验艺术”经由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多年艺术实践的重新打造与磨砺,业已演绎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概念。“实验艺术”在中国的“学院化”已经具备并将继续充实以下四个方面的学术内涵:
(1)展开艺术实践中理性验证的方法论建设,强调艺术家学术储备的重要性;
(2)探索艺术独立表达立场通向社会性、公众性目标的有效途径;
(3)新视觉经验的研究发现与运用,体验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媒介形式语言在当代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4)中国丰厚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与未来世界文化语境中的深度开掘。

(四)该学科的理论基础

实验艺术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中期形成的时候,是以打破艺术以工具材料和技能及其有可能形成的风格样式作为艺术判断标准的片面性,建立起更为广阔的艺术表达空间的“总体艺术”理论。认为艺术不再仅仅是视觉愉悦、陶冶情操方式的审美客体,而是强调主题核心表达的确切性与有效性,重视与审美主体有相互依存和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试图让艺术更接近生活现实,为公众提供鲜活的精神空间。因此,在艺术方法上,实验艺术更加确认理性与学术储备的重要性,强调理性验证的科学依据。

(五)该学科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

“实验艺术”不同于“美术学”学科中如油画、版画、雕塑等,以工具材料与技术及其有可能形成的风格样式作为确定性质的艺术类型,而是一种因为艺术工作方法而确定性质的专业学科,即以有价值的主题思想作为表达的前提,寻求恰如其分的艺术法式与语言载体承当,最终完成艺术作品推向社会与公众的物质化呈现。

(六)社会对该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

1、实验艺术已然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的主流。自从2003年中国首次在威尼斯双年展设立国家馆以来,都是以实验艺术作为国家当代文化的形象展示给世界;国内的北京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国际性展览,也都以实验艺术作品作为主要的选择对象;实验艺术已经进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成为全民美术教育的普遍性内容;中国美术家协会于2011年成立“实验艺术委员会”,标志着实验艺术将成为全国普遍性的艺术分支机构,每届的全国美展将有实验艺术作品的专门展场。
2、文化艺术研究机构、美术馆及展览组织策划机构亟待优秀的研究、策划以及创作实践的实验艺术专业人才。在此之前,中国从事实验艺术工作的人员都可谓“自学成才”,或者去国外留学、观摩取得的经验,并没有系统性的专业学习。
3、中国各大美术院校亟需专业的师资、教学人员。近十年来,在强调以西方古典写生技法与写实风格作为基调与主流的高等专业艺术教育结构中,“实验艺术”的概念逐渐在各美术院校以及专业普遍性地介入,并开辟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学板块。而办学轰轰烈烈,但缺乏既有学术能力又有创作能力的教学骨干。
如果说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潮美术运动”中担当主力的艺术家们是突破当时学院专业教学的界限而成为精英,那么,今天有志于从事实验艺术的学徒在这里获得有关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系统的知识与能力,在学院的、学术的、理性的教学理念中酿造艺术创造的全面素质,锤炼与造就源源不断走向世界艺术前沿的生力军。

(七)设置该学科的目的

学院从来都是集中人类智慧并孕育新的创造力的摇篮,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以及它所培养的人才,在现当代美术中一直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开放,国际间文化对话平等格局的逐步达成,当代中国实验艺术逐步迈向国际舞台,被世界瞩目。与此同时,艺术教育也以学院一贯的理性和矜持调整着学术方位的标杆,百余年来西方化过程的理性梳理,本土悠久传统艺术语言的重新关照,世人都在呼唤中国当代艺术出现形与质的改变,而学院应当为文化艺术的未来发展担当起更为全面、宏观的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科的教学理念是:学院的、学术的、理性的。注重重新梳理与归纳实验艺术方法论的秩序与建构,开辟它在艺术教育中的规律性与有效性途径,将“可教”的部分传授给学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美术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这种变革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学院美术教育在不断地探索人们的审美心理和视觉习惯的变迁,从而做出学科调整。

中国没有必要全盘按照西方当代专业艺术教育的模式建设自己,也不应以“实验艺术”或“实验性”教学代替或否定近百年来形成的原有教学体制中的优秀传统。因此,“实验艺术”将首先承担原有体制学科专业设置所缺失的内容,以完善当代学院艺术教育的整体面貌。

(八)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

1、参与当代文化艺术的主流,并具有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工作能力。
2、培养具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艺术观的造型艺术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积蓄骨干力量。
3、培养学生广泛的艺术创作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能够掌握多种形式语言及材料媒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系统。
4、培养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具有较完备的艺术理论素质,有一定研究和批评能力的“学者型”艺术家,既有可能参与当代艺术的创作实践,又可以从事研究、教学等工作。
5、中国实验艺术教学应以培养具有独立思想能力、富于建设性和沟通能力的现代公民为基本诉求,以培养具有高度的专业技能和创造力的当代艺术家为职业诉求。
6、中国实验艺术教育应引导学生理性地面对和思考当代生活问题,致力于与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能力,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艺术的未来培养必要的人才类型。
7、中国实验艺术教学应致力于引入多种学科和领域的资源,以灵活多变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寻求视觉力量和思想力量的协调。
8、中国实验艺术教学应致力于引导新技术与新媒介的挑战,促成新的艺术方式的生成。

(九)关于实验艺术言论

纳入学院教学系统内的实验艺术,应该比院外的自由艺术创作更有系统性,更全面、更有学理性。因此,实验艺术进入学院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术化、学院化、理性化的过程。中国美术院校内实验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代表了艺术教育走向更多元、更开放的学术方向。
——潘公凯

在中国之外基本不用“实验艺术”的说法,因为艺术本来就是在实验的逻辑中延展的。今天,中国被“提前”放到全球时空关系的焦点上,这关系前所未有且错综复杂、敏感多样。中国正处在对焦的过程中,这使中国成为最具实验性的地方,就必然需要和出现最具实验性的艺术,从而,在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框架中,普遍性地自然生成了一处 “实验艺术”的风景。中国人谦虚,甚至一度的理想是与西方“接轨”,但中国艺术的发展始终是在西方的逻辑之外的,这应该说是一种幸运。
——徐冰

上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的是前卫艺术或现代艺术。那个时候,如果一个艺术家非常追求进步,会被称为‘前卫艺术家’。到了90年代,开始发生变化。前卫艺术不再叫前卫艺术,而被叫作‘实验艺术’。90年代末,开始出现‘实验艺术’这个词,但现在不叫实验艺术了,而叫当代艺术。为什么当时要叫‘实验艺术’呢?因为艺术不断地要求新,而实验是一个很好地保持艺术机制更新的方法。为什么不再叫‘前卫’呢,因为艺术家不再追求一个空间的(前沿)概念。而当代又是一个时间范畴。‘实验’永远是一个方法论概念。
——吕胜中

国内常常把实验艺术、前卫艺术、先锋艺术、当代艺术混在一起来谈论。前卫艺术与先锋艺术基本是等同的,更强掉自己的与主流价值的对立,认为自己代表着未来艺术唯一的方向;而实验艺术相对缓和、低调一点,实验意味着承认自己的不成熟,但是也在做着前卫性的探索。
——邱志杰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我院现有20个本科专业,包括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实验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摄影、美术学、艺术史论、文化产业管理、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动画。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自2004年春天酝酿,9月开始筹备工作,2005年7月13日正式成立“实验艺术工作室”并开始接受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2007年8月2日改制为实验艺术系,吕胜中任系主任。2014年实验艺术独自成系实行独立招生政策、是我国现有实验艺术学校中唯一一所进行独立招生的大学。现有教师10人,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等学历生共计100人。

(一)理念

梳理现当代艺术的理论及艺术实践的国际性经验;
建立实验艺术在当代学院艺术教育中的学术性结构;
开辟中国式的国际化的现代艺术态势可行性路径。

(二)定位

以国际当代多元文化艺术为背景;
以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土壤为立场。

(三)目标

参与当代文化艺术的主流,并具有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工作能力。
实验艺术系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论素质,能够参与当代艺术实践,掌握多种形式语言及材料媒介,具有独特表达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通过教学与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理性思辨能力,以期推进中国实验艺术的学术质量及文化层次,培养精于综合材料、装置、以及影像等新艺术形式的优秀艺术家;学生毕业后应该具有广泛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广泛的社会适应力,可以从事当代文化艺术的创作、研究、教学等工作。

当前阶段,将在造型学院的领导下以建设和完善基础教学作为主要任务,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尽快修订教学大纲草案并做出正式的文本,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课程的准备和实施必定围绕基础教学总体规划进行。根据已制定的教学大纲,本科生学习期限为四年,根据学生、画室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基础部一年级结业生中产生进入实验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期限为三年。在基础教学的结构和设施调整完备的适当时候,计划聘请国内外较有成就、并具有相当学术水准和教学能力的著名艺术家开设以各自不同艺术媒介形式、艺术主张为核心的导师工作室,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可以选择导师工作室,配合以创作实践和艺术思想建设为主的相关课程。

(四)教学特色

1、传统与当代相结合
◎传统语言转换——对传统艺术语言的认识与理解;◎民间传统文化采风考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民俗土壤,研究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以及表现力;◎造型原本——这门课程所强调的“原本”,将古老传统艺术与现当代艺术的之间压缩为零距离;◎在创作课教学中,鼓励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的构想。
2、重视学术储备与理性方式的建设
◎重视现当代艺术史的梳理与归纳;◎课程中强调“道”与“理”的相辅相成,对学生的论说能力与制作能力并举;◎方案课——从灵感的火花到作品实现之间所需要的学术定位、理性验证,强调思维逻辑的缜密严谨;◎重视毕业论文在毕业班教学中的地位。
3、强调生活体验的创作理念以及艺术公众性方向的探索
◎公众审美调查——以社会学的角度和工作方法探索研究关于公众审美的课题;(注:采风考察中提示学生对文化大背景和生活多样性广泛性的认识;目前正在进行的“家庭审美调查”计划在2004—2013年级的本科二年级学生的课程中连续进行。)◎在创作课教学中倡导艺术与生活、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五)学术建设

一、探索中国符号的当代叙述和国际化语境

实验艺术系在成立之始,就开辟对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艺术家及作品的个案研究,其中尤以注重中国符号的当代叙述和国际化语境的探索研究。

关于中国符号的使用,当下批评界毁誉参半。有人以为是迎合西方的文化猎奇,有人恰恰觉得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我们则认为:事在人为,却不外乎正身修心。中国文化原本就应该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种丰厚的资源在今天创造中的运用,不管是谁都理所当然,应该在意的是新结果的品质而不是生发它的原点。

在中央美术学院以往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已涌现出很多国际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及他们的作品,并不乏中国文化符号恰当使用的个案。实验艺术系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探索性研究课题有:
一、关于汉字造型与书写艺术的研究成果:
2003年吕胜中著《意匠文字》(两卷)已公开出版发行;
二、关于造纸术的探索研究
2004年至今,我系胡明哲教授带领学生数次进入四川的竹纸生产地,体验传统造纸术的精要,并经行探索性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关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研究成果:
2007年李靖(研究生)论文《清代官式彩画研究》;
巴朵(研究生)考察报告《丽江古城六合门》六卷。
四、关于中国人造型的研究
2008年王郁洋(研究生)考察报告《追寻容颜——传统民间肖像画》五卷;
2009年杜岩(研究生)考察报告《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人形》五卷;
刘刚(研究生)论文《明清肖像画研究》。
五、关于中国火药艺术的初步考察研究成果:
2009年欧阳雪峰(本科生)考察报告《烟花炮竹的衣裳》五卷。
六、关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研究
2007年 2006年级本科生集体赴陕西陇县农村进行农具考察;
2009年王雷(研究生)考察报告《豫西传统农具》。
这些研究的成果是一种长远的资源储存,有的已经由师生们从中引申出特定概念,生成艺术作品,如李靖、欧阳雪峰的毕业作品《平民官式方便》、《永恒的灿烂瞬间》等。

二、染红——传统语言转换的现代案例研究

早在实验艺术专业处于酝酿的阶段,一个有关中国艺术现代性的课题“染红——传统语言转换的现代案例研究”已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始。
“染红”是指原本在传统文化中处于非主流位置的一些艺术形式,在中国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逐渐被文化主流所采纳,经历了近百年“改良”、“改造”的起伏跌宕,在顺应社会制度与时代文化的流变中经受历练,辙印了文化变革的经验性痕迹。
例如,在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的时期,著名的革命志士李大钊曾参入了利用皮影戏宣传新思潮的创新实践。1918年他学成归国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任职期间,有一年回故乡,曾为皮影艺人孙兆祥写了一部《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的皮影戏,歌颂不畏强暴,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精神的朝鲜义士安重根。
当然,有关传统皮影戏的现代变革和转型持续时久,曾经为传统艺术语言现代转换的现实建立若干时间的案例,这项研究对于中国艺术今天和未来的新建树无疑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接壤。
关于这个研究项目,吕胜中教授带领几届研究生已经做过的课题成果有:
2004 传统语言转换方向研究生梁绸毕业论文《论传统年画在二十世纪的演变》51000字;
2005 传统语言转换方向研究生邬建安考察报告《寻影初记——京、冀、甘、陕皮影变迁》七卷;毕业论文《红色皮影研究》48000字;
2006 传统语言转换方向研究生韩慧荣考察报告《剪彩从新——中国传统剪纸的现代转型》八卷;毕业论文《新剪纸研究》49000字;
2007 新媒体语言方向研究生张宇考察报告《东北二人转考察报告》九卷。
这些课题的研究结果确认,无论其中的个案是否显示出转型的成功,其经由的过程显示出新文化建设的中实验精神和实践检验的必要性。无论结果的失败与成功都是前辈留下的一份文化的财富,它必定在我们今天的重新起步中成为有益给养。

三、民间与乡土——聆听艺术母亲的告诫

传统民间文化不是浮在文化主流层面的部分,它埋藏较深,有待发掘的东西也很多。尤其在社会大转型、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将视线投向它,不仅对于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真面貌是有必要的,对于意欲浸淫当代的文化继任者来说,更有必要的该是侧耳细听“母亲艺术”的不断告诫。

中国乡土民间的艺术创造,都是出于民众自己精神性的功利目的,他们以自己的艺术行为调节着理想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天平。在民间,没有职业的“艺术家”和纯粹的“艺术品”的概念。民间艺术无视艺术“品”的永恒,体现着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文明社会把艺术集中到了博物馆、画廊,而博物馆之外更多的地方,自然成了艺术的荒芜之地或文化沙漠。而今天的艺术家,职业性的标签必定不时扰乱着艺术创作为“精神产品”的原本性态,亦导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艺术失业者”。

因此,注重民间艺术在中国实验艺术教学中的位置,并非看重它别具一格的外在形式,它的诸多显示着艺术本原的品质,将是对我们重新建设新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提醒。

有关民间艺术研究与学习,实验艺术系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有“民间文化采风考察”、“传统语言转换”等课程,并鼓励毕业论文涉及民间艺术的选题,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探索性研究课题有:
2004年(前)吕胜中著《再见传统》1-4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吕胜中著《娃崽背带》《五彩衣裳》四卷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6年 2005年级集体赴陕西华县、大荔等地作“吃的艺术——民间花馍采风考察”,历时30天。
2007年 2006年级集体赴陕西西安与华县,作陕西著名民间皮影艺人王天稳传承与收藏陕西东路皮影粉本的著录于考察研究,成果已结集《王天稳传承收藏皮影粉本》二十卷。
2008年 2007年级集体赴陕西西安,做陕西皮影收藏家张维藏清代皮影箱具的著录于考察研究,成果已结集《张维藏陕西东路清代皮影》画册。
2009年李红军(研究生)论文《陕西民间刺绣技法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艺术系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出现实际上是原“民间美术系”的一个理性的转身,因此,储备深厚并已有成功创新的案例。如吕胜中红满全球的剪纸“小红人”作品,以及青年教师邬建安脱胎于古老皮影艺术又归于牛皮雕刻的作品《九重天》,青年教师於飞由民间面食艺术引发而作的《艺术为人民服务》等。

而本系专业基础的“造型原本”课程中所强调的“原本”,正是将古老传统艺术与现当代艺术之间的距离压缩为零。因而,学生们作业中也不由自主流露出传统民间艺术精神的感染。如:王雷的《手织手纸》、留学生秋元珠江的《人形记》等。

四、源于生活——关注公众审美和艺术公众性的立场

在后现代主义时期,艺术风格和观念转变的真正意义在于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复苏。今天,艺术家不仅用人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着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而且竭力想要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距离。

因此,现代艺术有必要趋向于大众的文化诉求,艺术家、艺术活动或艺术作品与大众的对话过程所体现的现代艺术大众化努力,乃借助于这一进程而得到加强,并且在整个审美文化领域持续深入地展开。

现代艺术与大众接受过程之间,已经开始积极地转向双向动态的交流。阻隔艺术与日常生活、艺术家与普通大众、艺术过程与文化现实之间的壁垒已经被推倒;“为艺术而艺术”的可行性在现代审美文化领域中受到普遍质疑。现代艺术介入生活的深度,使它义无反顾地与大众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复杂的现实,共同交流相互间的复杂情绪,在文化进程的现代时成为人们普遍需求的一个精神领域。

从国际的大文化背景来看,艺术公众化的努力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在现代艺术完成了“风格(形式)主义”到“观念(表达)主义”的变迁之后,这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可谓杯水车薪。

实验艺术系充分认识现当代中国和世界艺术有关公众性问题的既有事实,并确定了自己面临这个问题的切入方式,这就是始于2006年在本科生教学中接力式进行的课题性课程: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以社会学的角度和工作方法探索研究关于公众审美的课题。每个本科学生利用暑假以访谈、记录与采集的方式考察10个家庭,最终在课堂上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统计出相关数据,制图表归档,集体作出本年度考察报告。这个工作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这个工作首先是在学生进入专业系之后立刻将个人学艺身份立场从“艺术圈子”退出,体验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反观艺术的超越感受;另外,介入大众审美的话题并以理性的分析研究,从而获取与公众对话的语境。

2006年暑假,二年级同学在“公众家庭审美调查”作业完后,集体完成大型装置作品《家庭日常用品博古》,并在当年上海双年展或银质奖。从一个强调社会学意义的课题中走向艺术创作,我们将它视之为创作教学上的一次成功的的挑战。
2006年冬,基于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以及艺术公众性方向的探索,实验艺术系主办了主题为“源于生活”的“首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在这个展览中,研究生陈少峰的绘画行为艺术作品《面对面-信天游》令社会瞩目,他随身携带两套油画箱具,不再以单向的写生方式完成与对象的沟通与交流,而是将一套画箱交给农民,摆平与对象——每一个农民的关系,因为农民画他与他画农民在作品中占有同等的分量。

2008年冬,实验艺术系策划了一个以食品为主题的特别展览“超级食品”在华堂商场望京店展出,就艺术展览与大众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趣的探讨。将公共商业空间置换为了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展示空间,一方面为来商场购物的民众制造一次与艺术不期而遇的机缘,另一方面也在探索实验艺术作品与普通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的可能性。展出持续一个半月,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

在这个方向上,实验艺术系尝试与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层面进行“对话”取得良好成果——以双方在共同的文化、生存环境中,相互沟通交流所达成的共识为目标——艺术和艺术家再也不是黑暗中的秉烛者。

●本文全子执笔,查阅文献资料的工作由实验艺术资料室承当。

“实验”与“试验”的有所不同,就在于试验有可能是在没有任何经验前提下的一种试探行为,而实验则更倾向于通过其行为对某种理性结论作出验证。
实验是广泛实践的开端,如果说它具有“前卫”和“先锋”的意味,那他绝不会是个有勇无谋的莽撞汉子,更像一个愿为真理与正义奉献的先行官。实验过程的冒险性与其结果的未知性,并不能影响到实验者的信念和意志,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必然的前程。

实验的空间原本就在与文化、科学、艺术相关的社会生活之中,它是人类认知积累的一贯方式,也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化不断创造活跃的基地;它可以是一栋安装有成套精密仪器的大厦,里面有权威的专家学者执掌专题的研究;它甚至也可以不需要专门的房间、设备和经费,就开辟在城镇乡村的千家万户中;它也可以建立在学院,必然染重自身的学术色彩,亦可为学院凝固日久的教学结构增添活力与激情;它也可能是一部书,每一卷、每一集、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每一个小节,它们各自的属性、能量及其汇合而成的文海翰墨,必将结构出新的情节……

进来吧!这是一个充满实验的时代,这是一个倡导文化“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鲁迅语)”的群落,这是一个连接历史文化传统、直面当代民众生存的所在,这是一个施展青春智慧与创造力的天地——而春天就要到了。
——引自吕胜中《一元复始》,见于200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学生作品选》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artda.cn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