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大史记 > 文献档案 > 中国当代艺术进程50个关键时刻(中)

中国当代艺术进程50个关键时刻(中)

2008-04-16 13:57:12 来源: artda.cn艺术档案 作者:artda

 

89大展海报

89大展现场

枪击

张念《孵蛋》

张培力  30x30厘米  1988

20.一波三折的八九现代艺术大展
1989年2月5日,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农历是大年三十开幕。展览展出了186位艺术家的293件作品。为了吸引观众,被放在一楼右边厅的,是观念和装置艺术。其实这个展览已经远远超出策展人的想法,一大连串的行为艺术、观念艺术作品比起雕塑和绘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比如吴山专的“卖虾”、张念的“孵蛋”、张培力的“30cmx30cm”、宋海东的“地球仪”、黄永砯的“洗衣机”、唐宋和肖鲁的“枪击”。’89现代艺术大展的确是’85新潮以来的一个转折点。另外,除了主要策划人高名潞、栗宪庭外,还有近十位批评家参与了这项学术活动。这个展览是新时期以来第一个由批评家组织策划的大型艺术展,也是80年代唯一的一个由批评家策划和主持的大展。

圆明园1

圆明园2

圆明园3

圆明园画家村 

21.圆明园——艺术家曾经的“理想圣地”
圆明园,一个在90年代享誉艺术圈的“理想圣地”,自发形成几百位艺术家的聚集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些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了京城较早的一拨流浪艺术家,他们都寄住在圆明园附近,以此为创作与生活的根据地。1990年,曾经参与报道京城流浪艺术家的《美术报》原工作人员田彬、丁方等人,从报社纷纷撤退出来,与方力钧、伊灵等艺术家一起迁到了福缘门村画画,从而形成了一个艺术家聚集的中心。1991年12月,在达园宾馆的一次展示上,圆明园画家第一次集体亮相。1992年9月,在布鲁塞尔举办《中国圆明园艺术家作品展》,此为圆明园画家村画家第一次以群体的形式在境外展出作品。时至1995年,据说,艺术家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四百。1995年夏天开始,由于户籍制度等的介入,圆明园画家村被迫解散,画家各自迁往别处。

22.中国当代艺术家首次入围卡塞尔文献展
1992年6月卡塞尔文献展的外围展“时代性欧洲外围艺术展”在德国举办,蔡国强、吕胜中、李山、倪海峰、孙良等参加,中国前卫艺术作品开始进入国际大展。

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请柬1

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

23.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举办
1992年10月,“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在广州中央大酒店展览中心开幕,主办者以建立中国的艺术市场为宗旨,调动国内企业集资投资,在推动中国艺术市场上具有深远的开创性意义。

谷文达1

谷文达2 

24.后八九的中国新艺术
1993年,由栗宪庭、张颂仁策划的“后八九——中国新艺术”(POST 1989:NEW ART IN CHINA)。展览地点一个是汉雅轩、一个是香港市政厅,展览展出54位艺术家200余件作品,这个展览先后在香港、澳洲、美国巡回展出巡回了8、9 年。这个展览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群体性的走向国际艺术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是’89大展后最为突出的展览。 

25.中国艺术家首入威尼斯双年展
1993年6月13日-10月10日,“45届国际威尼斯双年展”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入围:耿建翌、张培力、方力钧、喻红参加“东方之路”展,王友身参加“开放展”。

媒体的变革1

媒体的变革2

26.媒体的变革
1994年5月,由王林主持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第三回展在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举行,展出海内外近百位艺术家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创作的装置与行为艺术的上千张图片、幻灯片及30多盒录像带资料,并举行了以“转型期的中国美术”为中心议题的研讨会。早在1992年,吕澎在广州中央大酒店开了广州双年展的研讨会,而当时王林在广州美术学院开了行为、装置等部分的研讨会。到了1994年,王林重点提到的“媒体的变革”很精确的抓住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媒体的变化。毫无疑问,在’89艺术大展上几乎还是清一色的架上绘画局面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逐渐被改变。这个文献展对于非架上的一代崛起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27.《江苏画刊》与意义问题讨论
1994年到1995年间,《江苏画刊》发起了关于意义问题的讨论,大概前后有一年半不到的时间里。当时《江苏书画刊》的编辑顾丞峰在2007年的批评家年会上回忆道:从80年代进入到90年代以后,当代艺术的变化最多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化和对作品形式存在认识的变化。随着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大量的作品开始出现就有一个解读的问题和理解的问题。这个理解的问题,成为我们很多人绕不过去的,作为批评家,我们批评主要是一种对事后的阐述和阐释。我们这种阐释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没有办法的。我们想回避也回避不掉,尽管这个问题可能直到现在大家的看法不一定相同,但是在那时问题出来了。意义问题是中国批评界所做的一次比较集中的理论研讨,讨论中有不少批评家发表了很重要的意见,尽管后来没有持续下去,但是在中国当代美术批评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给中国批评界在理论建设方面敲了一次响亮的警钟,直到今天,我们的批评理论建设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新层面,想必也是困扰着批评界的陈疾。

x512--谢德庆 一年表演1978-1979

x513--谢德庆 一年表演 1981-82  他在户外生活一年

x524--谢德庆 一年表演:打卡  1980-81

x531---谢德庆和琳达Lida Motano系在一起一年,1983 

艾未未黑皮书1

艾未未黑皮书2

艾未未黑皮书3

28.《黑皮书》与谢德庆
1994年,艾未未、徐冰还有冯博一一块做了一个《黑皮书》,当时第一集出版之后,它的作用是有一点像纸上展览,因为在中国当时那种情况,这种前卫艺术根本不可能公开展示。这种东西如果说是策划人的权力的话,是可以体现一点的。就是说,《黑皮书》在当时带动了一批比较年轻的艺术家在实验艺术创作上的激情。《黑皮书》除了成功推出东村的马六明、张桓等行为艺术家,也是国内的艺术家首次全面了解在纽约的台湾行为艺术家谢德庆。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

29.宋庄艺术家群落成形
1993年张惠平、方力钧、岳敏君、刘炜、高慧君、王强等艺术家一起来到宋庄看房子,原因很简单就是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画画和生活,起先他们一伙人还到过香山、十三陵等北京周边的一些地区,由于考虑到各自的环境,直到1994年艺术家们才一起搬进了宋庄。这些艺术家曾在北京周边的圆明园地区生活和创作过,由于圆明园画家村的解体,他们才选择了宋庄。越来越多的艺术和艺术家在这里萌生,同样这些艺术家在宋庄的日子里也各有收获,创作了各自的艺术神话。目前据统计已有1500多个艺术家在宋庄生活和创作,宋庄被称为“世界最大艺术家聚居地”,宋庄能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是惊人的。
1994年,继圆明园画家村被取缔之后,东村艺术家村落形成,代表人物张洹、苍鑫等,集体完成重要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

30.廖雯与女性艺术展
1995年5月廖雯主持了在西三环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展,参展艺术家共12人,其中女艺术家林天苗的作品首次展出,作品为《缠的扩散》,此次展览是上个世纪90以来为数不多的关于研究女性艺术的重要展览。

第一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 

31.上海举办首届双年展
1996年3月18日,上海双年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双年展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术馆主办。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旨在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多元并存、异彩纷呈的局面,内容以油画这一外来艺术样式在中国发展为重点,包括具象、表现、抽象以及装置艺术等多种风格,参展艺术家共29名,展出作品共160件。第一届上海双年展的组织十分谨慎小心,只在以油画为主的展览中加上了陈箴、谷文达、张健君三位上海籍旅外艺术家的装置作品。这也是政府美术馆第一次正式接纳非架上艺术。这个展览体制的建立为上海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交流中心打下了基础,起码在上海,中国当代艺术有了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而不仅仅是被选择出国参展。上海双年展是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双年展,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第七届双年展将于2008年9月8日举办,主题为“快城快客”。

陈劭雄 视力矫正器3  1996

高世名、高世强、陆磊  可见与不可见的生活  1996

杨振忠  鱼缸  1996

32.现象与影像:中国录像艺术展
1996年9月,中国第一个当代录像艺术展“现象与影像:中国录像艺术展”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画廊开展,吴美纯和邱志杰是策划人。参与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在今天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新媒体势力的中坚力量。此次展览为日后中国美院成立新媒体艺术中心和成立新媒体艺术系奠定了不可忽视的根基。

w19 庄辉摄影作品在画册印刷时被裁去了重要的局部

33.观念摄影的崛起
1997年的9月,施岸笛与亚历山大.托奈在柏林的新柏林艺术中心策划了“中国新摄影家”的展览,这是关于中国观念摄影的第一个展览。参展的艺术家有郑国谷、颜磊、杨振中、刘铮、荣荣、邱志杰、耿建翌、庄辉、顾德新、赵亮等。此次展览第一次集中的展示了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观念摄影,标志着中国观念摄影的崛起。

 

 

 

“Inside Out”展览海报

方力均 系列三:no.15 1993

耿建翌 第二状态no.1-4

批评家、策展人高名潞

王广义 大批判系列:可口可乐,1993

文化莫宁,在香港的表演, 1996年1月

吴山专 红色幽默系列:大字, 1986

34.高名潞与Inside Out
1998年,高名潞在纽约,旧金山等地集中策划了迄今为止在西方最大型的中国前卫艺术展“Inside Out:New Chinese Art”。此期间,高名潞也撰写编著了包括Inside out:New Chinese Art的英文专著和多篇有关中国艺术的英文论文。在西方人当时大多数并不太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情况下,高名潞第一次较为整体地展览了中国当时的前卫艺术。 

《聚集-红男绿女》

陈羚羊作品

后感性部分艺术家合影

石青--双头怪的割礼

刘韡  难以抑制  1998  录像装置

肖昱 獋16,1999 

杨勇  摄影 1999

朱昱  袖珍神学 1999

35.实验的“后感性”
1999年1月8号,后感性的第一次展览“后感性:异形与妄想”在北京芍药居的一座民居的地下室里举办,明确提出了背离观念艺术的立场,是本次展览的主要意义所在。作为艺术现场的后感性的目光集中在三个地带:延异的身体经验;构成性的记忆与想象;情境的整体性震颤效果。强调体验的亲身性、现场性、综合性和不可还原性。此次展览首次出现用尸体为材料的艺术品。展览的激进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批判声音尤为强烈。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何处惹尘埃》

徐冰作品《何处惹尘埃》

徐冰作品《何处惹尘埃》

36.徐冰荣获“天才”奖
1999年,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就授予其天才奖和31.5万美元的高额奖金,这也成就了徐冰成为麦克阿瑟奖华人领域第一人。就在得天才奖的10年前的89现代艺术大展中,徐冰的长达几十米的巨幅书法长卷《天书》在展厅才刚崭露头角,而自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靠“玩”文字“玩”到得“天才”奖本身就足以证明徐冰的天才。另外2004年,他凭借反映“9·11”题材的作品《尘埃》在英国获得“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又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