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卢杰:理想主义不会失败

卢杰:理想主义不会失败

2008-10-04 18:16:39 来源: 艺术财经 作者:artda

作者:王东\严冰   来源:《艺术财经》


  编者按:

  对于任何市场来说,周期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宿命。中国艺术市场自然也脱离不了这个过程。在我们为画廊行业的数量扩大化、质量专业化和品质国际化而欢呼的同时,不少业内人士也感觉到整体经济状况和过度发展所带来的危机:首先,汹涌而来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动荡,而艺术市场作为经济体系中的一部分必然会受到冲击;其次,原本白手起家,又遇拔苗助长,中国画廊业犹如一个成长过快而骨质疏松的孩子,各种不完善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后果开始浮出水面;再次,艺术市场全球化,更多海外顶级画廊给中国带来新规则和商机同时也必然会引起竞争和资源争夺……当然还有一些长期潜伏的问题也终将暴露出来:投资为目的的短线收藏增多、艺术家代理制度的不完善、一线艺术家是否需要转型、年轻艺术家创作和市场表现下滑,画廊聚居区地价与房租的上涨、画廊经营成本的增加……这些成为现今画廊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期专题,我们对一些长期战斗在画廊工作第一线的业内人士进行专访。这些被调查人士所经营的画廊涵盖了行业中不同类型,有从90年代初就进入行业内的资深画廊,也有刚刚展露头角的新生力量;有以学术项目和策展为重的混合型空间,也有注重销售推广为主的纯商业画廊;有代理老牌知名艺术家为主的老字号画廊,也有以发掘年轻艺术家为己任的新品牌空间;有向国际市场伸展触角的经纪人买办型机构,也有立足本土发展国内市场的民族企业……通过他们的见解和策略,我们希望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当下的画廊危机说法,又是如何充分调动画廊的自身优势,来抗击所面临的困境,借此给更多在业内鏖战坚守阵地的同行和信心十足即将冲入市场的新手以宝贵的经验和建议。艺术市场本身就是依靠信心共建而生存的体系,只要具备充分的自信、全面的知识、足够的危机意识和合理系统的战斗方式,甚至危机并不存在。

  抗压法宝:与艺术家长期的项目合作的长久性;自信而高凝聚力的工作团队;国际学术大展的推广能力;机构收藏为主的稳定收藏资源。

  通过《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计划,卢杰笼络了大部分活跃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参与长征计划其中,为空间的合作艺术家资源打下广泛的基础,这使得长征不需要在画廊急速涌现的时候去争抢艺术家资源,也能和大牌艺术家们保持长久不断线的项目合作关系;长征AB两个空间的展览上充分体现了非营利项目和画廊商业推广并行的道路:A空间展览要侧重商业上叫座,B空间则要在展览的学术前卫性上叫好,这种“什么都想要”的方式为长征空间赢得了多方面的收藏家资源和学术声誉,拓展了推广渠道;虽然工作强度很高,但是好在长征极其重视工作团队的培养,空间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自信团结。这些特征保证长征的抗压性极强。

  Q&A:

  Q:在很多人都在说整体经济状况不好,将会导致画廊市场不好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压力?有没有遇到困境?

  A:首先,我要纠正的是,画廊市场并没有不好。

  中国当代艺术的结构本身是复杂多样而成熟。以前总有些人忽略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性,把中国当代艺术等同于绘画和符号。同样,现在有些人也将这个艺术市场一概而论了。所以当市场上的绘画作品好卖或者拍卖市场火爆的时候,他们就不断炒作市场如何得好,当这些部分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说市场不好了。这是一个很荒诞的推测。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丰富,就在于它的创作、呈现、阐释和交易的生态都是完整的。每个画廊之间也存在极大的不同性,所以这不是一概而论的问题,普范性的话题也是伪话题。

  市场什么时候不好了?这个说法是危险的。只能说市场中哪类作品不好了,哪类画廊不好,而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导致不好。市场泡沫下降的情况下,原本制造了水分的画廊当然生意不好了,那些二流三流重复性的作品当然不好不好卖,而有历史有学术有代表性不掺水的画廊自然会从泡沫中浮出来。降温说明市场的盘整是很合理的,发展是健康的。

  市场不但没有对我们不好,对其他我敬重的同行和我所尊重的艺术家来说,都没有变得不好。

  第二,所谓经济不好,是另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我所知道的,在美国、欧洲和中国本土,艺术市场都没有跟金融和房贷市场直接挂钩。次贷危机或者经济危机,只是让美国的有钱人停止去买垃圾,而继续在买好东西。所以对于垃圾来说,市场是不好了。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旺盛的激情,凭着充分的心理、财政的准备,严肃的收藏家从来没有停止去寻找最好的艺术作品。

  Q:那么,你如何使得长征空间在这么多年中一直保证自己的稳定状态?

  A:这在于长征空间结构上的独特性吧.。长征空间是一个画廊,但不仅仅是一个画廊。长征原本也不是单纯冲着市场来的,它有学术、有服务、有行政、有策划,也有非盈利的部分,是一个有历史的机构。它经历了很多起落,有了很成熟的管理经验,是和当代艺术共同成长的。

  我一直反对二元对立的态度,并非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长征是多元的,让不同的种类的人、不同的媒介、不同的艺术语言在长征的主线之下得以复杂化和矛盾化。然后在其中提炼出来精华。从流动的策展计划,到成为2002-2003年间独立的试验性的艺术机构,长征发展了演讲、论坛、展览多种方式,试验了水墨、装置、绘画,新媒体等等各种媒介, 到后来发展成今天的学术和市场平衡发展的独立艺术机构. 它不是被动地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跟风走,但我们是开创和引领者。

  艺术行业归根结底是人的行业,而不能简单的市场化。艺术机构也像活着的人,是有人格的。如果它有历史和记忆,有感召力、跌打滚爬的经验,有把握现实变化而发展出来的反应能力,有自我批判和自我修正的能力,那么这个机构就不会有危机。

  Q:如今大多数画廊与合作艺术家没有完全的代理制度,那么如何保证合作艺术家的稳定?

  我们和很多艺术家有过合作,但最终提炼出来一些艺术家成为项目合作艺术家。比如杨少斌从参加长征昆明那一站的图片作品,到现在合作独立的煤矿项目;比如展望参加过长征瑞金第一站的项目,后来在西昌发射站实施陨石计划,到现在我们为他提供包括行政、国际大展、商业、学术、编辑、媒体的全方位服务。走过了很大的路, 不是简单的销售和创作的供需关系.

  长征的艺术家结构有点有线有面。大多数中国活跃的艺术家都曾经、也可以继续跟长征合作。他们中有些人的作品是完全没有经济回报的无形的思想财富,有些人的作品则是全面的支撑着长征计划的经济基础,这是面;线是独立合作的项目,比如琴嘎,虽然我们和他没有独家代理关系,但是他有好的项目一定会先和长征分享,他的纹身作品就是长征延伸出来的一条线,从各个角度都在显示出这种合作的能量,包括商业上;还有一个精华的点,就是只讲究学术的挑战性,比如喻红、林天苗、展望、杨少斌,都是在各自范畴内数一数二的尖儿。他们相信长征的行政和学术能力,所以每两年在这里会有一两个个展。

  Q:你如何看待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和哪些青年艺术家合作?

  A:任何人都曾经是青年。我从来不按照年龄划分。就像很多年轻人作品很老很刻板,很多老艺术家却很能创新。这跟年龄没有关系。我们只以他是否有创新来分别他是否年轻,看他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转换和提升,有没有严肃、真诚的态度,是不是挑战了自己,能不能说出不妥协的话。长征每次的群展都是推出年轻艺术家很重要的平台, 而长征长期所做的独立空间一直是年轻艺术家首发新作的难得的项目.

  Q:你如何保证收藏家资源的稳定?

  A:我相信在踏实合理的价格基础上,好作品一定要去好地方。收藏者如果不是以投资为目的就不会因为经济的起伏而使收藏行为有太大的波动。房地产的经济问题不会影响美术馆的收藏,我们接触的主要是美术馆的收藏,哪怕是私人收藏也是美术馆级别的。

  Q: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有没有过焦虑?

  A:有,焦虑的原因是:如今中国当代艺术,除了市场能作为话题,还有什么能引起关注呢?这是我焦虑的。但市场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创作生态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有人偏偏在上面不断制造垃圾、障碍,制造不良动作,推广很烂的艺术家。这使得很多在努力工作的人被扣了分。

  Q:长征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画廊?

  A:长征空间不仅仅是画廊,而是有一个给养的补充体系,是有很多心脏的地方。长征的经验和结构都是有机、科学和人性化的,也是以打破界限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为前提的, 具体信念是, 越是学术的作品就应该越有市场, 而且把这个理想转化为已经发生的现实。长征一直在论证的就是:理想主义是不会失败的。

  位于北京798厂大山子艺术区的“长征空间”, 是一个视觉艺术中心,一个综合艺术基地。总面积为2500平方米。具体项目包括展览、讲座与会议、艺术策划和顾问咨询、收藏、驻地创作计划、出版等。同时空间也是经营艺术市场,为国内专业的艺术品销售、收藏顾问机构之一。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