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什么是“当代艺术”?

什么是“当代艺术”?

2012-04-06 09:39:13 来源: 徐琛博客 作者:徐琛

1、什么是“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是指具有现代独立精神和独立品格,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地采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现代艺术”一词容易与“现代派”艺术相互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仅只有未完成的“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感受和精神传递。艺术家置身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今天的中国现实,他们的作品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罗中立,他们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独立精神代表,还是一个坚持了30年独立立场的思想着的艺术家的代表。

一、“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之区别
 
第一,“现代艺术”是西方20世纪以来占据主导形态的艺术样式。从20世纪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的现代艺术。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风格为主,而是体现出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并且形成了许多艺术流派,一个时期以某种艺术流派为主导。 “从一种角度讲,当代是信息混乱的时期,是一种绝对的美学熵状态(美学扩散及消失后的状态)。但它也是一个绝对自由的时期。今天,不再有任何历史的界限。什么东西都允许。但这也使得从现代主义转向后历史艺术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它意味着努力去理解20世纪70年代是非常急迫的,20世纪70年代这10年就其自身而言是和10世纪一样黑暗。” ——丹托《美的滥用》王春辰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P.4—5
 
“而在60年代早期,席卷于艺术界的都已经是那些非艺术的作品了,它们和生活之物简直无从区别。在音乐界,凯奇(John Cage)正在取消音乐之声和生活噪音之间的区别,激浪派(Fluxus)的大多数成员是他的学生---在他办的新学院(New School)听过他的实验作曲课。乔德逊舞蹈中心(The Judson Dance Centre)正在对于舞蹈的界限做实验:基于什么样的标准,如果有标准的话,我们能够把生活中的日常动作称为舞蹈动作?随便一个什么人走过舞台,或者在一把椅子上坐上一会儿能被当作一个舞者吗?这些就是当时纽约前卫艺术家们的追求---模糊生活和艺术的界限---我和那些引为同道的同辈前卫艺术家们不同在于,它们从生活中拿来俗物做成作品,来模糊掉艺术和生物的界限就完事了,可对我来说,事儿没完。我面临的问题是,当这些作品和生活真正的物品完全一样时,是什么让这些东西成为艺术的?我所能知道的是,无论这个区别在哪里,那是无关视觉的。” ——Arthur C. Danto: Unnatural Wonders,Farra,straus and Giroux,New York ,2005,P.12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立体派,未来派,超写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等。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其中的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其中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共同的艺术标准和过分的个性化,使得在艺术表现上良莠不齐,有的脱离公众,走向极端。

第二,在各国的现代化探索之中,都出现与自身社会发展特征相关的具有自己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在内容上,反映出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现代精神。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上的先行,西方“现代艺术”对全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国的 现代艺术 就是简单的艺术西方的模仿和翻版。现代艺术的性质,有学者将西方美术的历史概括为三个阶段:
 
即“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在这个分期中,一切都是围绕着“现代”来确定期时段的。 “现代”成了划分历史的坐标。旅美日本文学理论家酒井直木(Maoki Sakilji)在一篇谈及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文章中,说道:“前现代---现代---后现代 的序列暗示着一种时间顺序。
 
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秩序从来都是同现代世界的地缘政治构造结合在一起的。众所周知的是,这种秩序基本上是十九世纪的历史框架。人们通过这个框架来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种族在这个系统里的位置。”
 
历史的划分,不是纯时间性的,而是和空间纠葛在一起的。这就是说,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地域可能是分别处在不同的文明阶段。比如,同处在19世纪,中国仍然是封建帝制国家,而西方进入资本主义。 因此,有人说,凡是当代出现的艺术都是“当代艺术”,是不正确的。
 
现在我们国家展览中出现的许多美术作品,就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特征,甚至不具有现代艺术的特征,这正是东西方地域差别的结果。无论是“前现代“还是“后现代”,都是与“现代”进行比较后才可能产生的看法,弄清什么是“现代”,是进行比较的前提。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体察“现代艺术”发生转变的原因。
 
一、是风格和形式的角度,这是一种数量概念。从理论上,我们计算出西方现代主义创造的视觉形式和风格的数量。这个数量以倍数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也是中国既有美术形式和风格的总和,无法比拟的。
 
二、是价值的角度。所谓价值,是判断什么是好,什么不好的标准。“价值”是质的概念,关系重大。不同价值导致不同评价结果。比如,用明清文人价值观看,今天的中国画,就会认为“今不日昔”。从数量角度看现代艺术,我们就会发现西方艺术家们在短短半个世纪里,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精神,实践了艺术形式(架上艺术)变革的各种可能性,乃至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有待探索的空间。后来的艺术家,只好另辟蹊径。 从价值角度看现代艺术,会发现它基本上属于精英艺术文化范畴,坚守高雅艺术的节操,不屑于与凡俗艺术为伍。但社会发生了变化,精神贵族们失去了世袭领地,只好去尘世中摸爬滚打。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主要指的是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采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经用过的“现代派”艺术相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具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艺术”。艺术家置身于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所反映的必然是今天的当下的进行着的这个“时代”的特征。

“今天,艺术史有时似乎更像一个各种理论和方法论相互冲突争夺的荷马式战场,各种观念形态和人物都在谋划争夺艺术史领域内的发言权和控制权----专业学者们在贴有形式主义,鉴赏学,传记和心理分析理论,图像志和图像学,艺术社会史,新-或后-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阐释学,符号学,或女性主义等理论标签的旗子之下结成各自的联盟。----这些不同的实践模式实际代表了一种修辞姿态上的乏味摆动---就像一种激烈进行的球戏,其中每一场选手和风格都会因地点和时间而有所不同,但游戏规则和程序都大致保持相同。----” 常宁生《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P.164
 
2、“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区别是什么?
 
一、西方当代艺术产生的缘由
 
二、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渊源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进入了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它标志着资本主义主要制度形式的彻底完成。自由经济高度完善,商业资本国际化,福利制度和物质极大的丰富,在技术上消除了贫困,物质流通和信息传播渗透到了所有空间,大都市化的发展最终消除了城乡差别,然而这种高速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给人带来了空虚和彷徨。
 
在法国的“五月风暴”之后,哲学界和艺术界的思想者们开始了行动,欧洲产生了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我们普遍认为,后现代主义既是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诸多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
 
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思想前卫的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给人的尊严带来璀璨的严厉控诉,对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实际成就的深重忧虑,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基础之可靠性的深刻怀疑。它以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知识,反社会,反文化等等方式,来展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它通过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在精神创造力上的整体衰竭,来宣告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必然衰落。以否定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的方式,来呼唤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一样,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后现代主义浅论》 朱雨泽
 
我们所说的“现代化”,实际上指的是资产阶级的工业化。在西方世界,目前这个“现代化”已经实现了。实现的结果,是社会个体获得了比以前任何社会阶段都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与此同时,个体的人性和自由,也几乎殆尽。个体的生存方式和工作完全被纳入固定程序,并受到严格的限制和操纵。针对此点,后现代主义者发起非难和文化攻击。因此,后现代主义属于批判资本主义后面的思潮。马克思主义,是批判资本主义中产生的思潮,与后现代主义从某种角度来看,属于同一思潮范畴,所不同的是,马克思的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起步时的批判,而后现代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之后的批判。
 
再有一个差别,是马克思的批判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边缘人”对社会主流的批判,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是资本主义社会主流成员对自己所属社会所作的“自我批判”。早期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完全独创性的思潮,实际上是一些背景不同,来源各异,经常互相冲突的因素的混合。它挪用,篡改和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传统,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现象学,精神分析学,接受美学,虚无主义,通俗主义(大众主义),存在主义阐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和自由主义的某些因素。 ——《后现代主义浅论》 朱雨泽
 
1970年代,整个西方也处于一个和“样式主义”时代相类似的时代,处处表现出极大的危机: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的危机,经济的危机。那个时代人们也感受到极端的不安与动荡,他们也因此失去了试验新艺术样式的愿望。
 
“前卫艺术”一直都是受到意识形态指引的。像20世纪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都受到马克思主义和左派一个特别重要的观念的影响,那就是“进步”的观念,他们不断试验新的语言,愿望就是改造世界,像马克思主义一样,也就是说,所有哲学不在于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观念艺术。观念艺术完全反对艺术的商品化,它彻底去掉了艺术的物质化,到了这个极端之后,艺术就不知往何处去了。当时苏联的权威也在世界上受到巨大打击,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显示出了一种危机的形态。当时的艺术家,确实对未来没有希望,对经济没有希望,对政治对意识形态也没有希望。1973年,爆发了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激战之后产油国提高油价,整个西方,包括日本,经济陷于一片混乱。这使得艺术家对经济,而且对所谓科技与生产力的不断创新非常迷茫,非常痛苦,这时,艺术家对“创新”这个观念已经不抱希望了。 ----《超前卫的核心思想与当代艺术主潮》伯尼托@奥利瓦 2006年6月5日伯尼托@奥利瓦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主题讲演
 
这种“新样式主义”,也就是“超前卫”的艺术家们,在他们引用历史上的艺术语言的时候,绝不是去崇拜古代大师和20世纪初的前卫艺术家,而是加上很重要的“反讽”,他们用这种方式,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新感受和对世界的认识。这批艺术家,既不留恋过去,也不期望未来,他们只是生活在一个时代,就是“后现代”。他们在这个时代,就是要注重自己的身份,肯定自己的存在,虽然这个存在中有大量的危机和危险。对艺术家来说,实际上“身份“问题,是一个艺术语言的表现问题。
 
所谓“身份”问题,并不是一个地理的国土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学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问题,它来自不同的背景,根本的意思是要保护自己的处境,以对抗外来的对自己处境的强大威胁,受到了将我们的传统连根拔起的威胁,受到了全球完全划一化的威胁。我们受到这些威胁的时候,艺术对于保护的“身份”,是一个巨大的希望。 ----《超前卫的核心思想与当代艺术主潮》伯尼托@奥利瓦 2006年6月5日伯尼托@奥利瓦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主题讲演
 
全球社会学家认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水岭是“五月风暴”。1968年,中国大地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场由毛**主席总导演的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行为艺术”不仅让中国天翻地覆,而且也影响了欧美乃至全球,特别是在这一年发生在法国的“五月风暴”。当今世界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普遍认为“五月风暴”为全球的后现代主义拉开了序幕,雅克@德里达在学术上为后现代主义打通了道路。
 
1968年5月初,法国一所“贵族学校”南特莱学院,在院内的草地上聚集了几百人在聆听一位叫“邦迪”的学生演讲。 他是一名出身于德国犹太人银行家的家庭,他激昂地向人们讲述着中国的青年和文化学者在搞的“文化大革命”,他抨击法国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糟粕。另外一名演讲的让@克里万,法国犹太人,其父是著名牙医,他手里拿着许多东欧的报纸,全是介绍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演讲会后,他们高唱《国际歌》走上了街头,从此一场长达数月的学生运动,进而发展为法国全国总罢工的“五月风暴”开始了。
 
5月5号至9号,学生们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改革教育制度,遭到当局的镇压,巴黎大街上出现了身穿中国绿军装,头戴绿军帽,胸前佩戴毛**像章的青年,他们也尝试着以武力对抗当局,11号部分工会宣布举行罢工支持学生,13号全国总罢工,有近千万人参加。 随后,北欧的荷兰,比利时,德国等也发生了“学生运动”
 
这次法国“学生运动”,是一场“思想前卫”的中产阶级的子弟们受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激励和启发,进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它旨在反传统教育和文化,冲击社会文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客观地影响和启发了法国的“五月风暴”。法国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深层次的原因,也注定了“五月风暴”的发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客观上引爆了法国的“五月风暴”和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形成。《后现代主义浅论》朱雨泽
 
大致说来,早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与以下流派与思潮具有渊源关系。 首先,“后现代主义”尽管是一股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潮,但是,它的产生同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中的反形而上学的倾向,即“治疗性”的倾向,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自从黑格尔以后,西方哲学一直有一个强烈的反形而上学倾向,这个倾向在20世纪又具体化为三种反形而上学的潮流。
 
第一种潮流来自逻辑实证主义者,第二种潮流来自日常分析学派。第三股潮流来自海德格尔哲学的一项努力:怀疑与摧毁西方文化的整个“被歪曲的基础”。即形而上学。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尤其以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得反思和批判的影响为最大。
 
1、“后现代主义者”造成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马尔库塞和霍克海默等人的如下见解:现代科学是极权和暴力政治。
 
2、从社会批判理论克尔纳等人那里汲取了对工具理性和现代技术对现代社会中媒体作用的怀疑。马克思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有推理性,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或者解决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现代西方社会弊病的根源已经不再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味着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统治力量的日益增大。对人性的压制和异化的日益增长。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压制人性,束缚人的自由的罪魁祸首。 马尔库塞认为,当前的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使得个人全面遭受压制的社会,社会文明对个人本性实行了全面的管理和统治,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资本主义和跨国资本主义对社会命脉的操纵。对科学技术,文化和政治的总体性集中,管理和和协调。它借助庞大的传媒体系对个人欲望的“制造”和控制。结果是,人在物质和技术的压制下,已经变成只求物质,不求精神,只顾及现在,不讲求未来;只讲技术合理性,而没有批判性和创造精神的“单面人”。
 
3、从法国结构主义者如列维—斯特劳斯对于人道主义,主体以及作者的怀疑中得到启示。
 
4、后现代主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海德格尔那里继承了对于“真理”和“理性”的怀疑。尼采反对现代科学和理性,认为西方社会的弊病来自现代科学技术进步。
 
5、后现代主义者从法国存在主义者加缪和萨特那里汲取了虚无主义的观点。
 
6、后现代主义者从萨特,海德格尔,佛洛依德等人那里继承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反人道主义的传统。
 
西方从中世纪封建社会转变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有两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是思想上用唯物主义突破神学唯心主义的束缚。另一个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机械论。
 
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是从黑格尔开始的从未间断过对形而上学和工业现代化批判的思潮的一部分。因此,后现代主义之前的这些批判被后现代主义所引用。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特征,是它从各门学派中汲取批判形而上学和工业现代化的内容,但并不同意和接受这些学者其他的观点。因而,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批判资本主义形而上学和工业文明的统一战线。这种统一战线的状况表明,后现代主义还处在系统形成和发展中,还没有彻底形成自己更集中,更严密的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会有一个比较明确固定的队伍。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