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评论档案 > 张洹-永远不成熟的艺术家

张洹-永远不成熟的艺术家

2010-02-10 16:03:45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徐佳和

张洹 (早报记者-高剑平-图)

展览名称:张洹个展——创世纪
艺术家:张洹
展览城市:上海
开幕时间:2010-2-05
展览时间:2010-02-05 至 2010-02-26 
展览地点 :上海美术馆(上海南京西路325号 ) 
 
 佩斯画廊的艺术家张洹将于2010 年2 月5 日至26 日在上海美术馆举行个展《创世纪》。这是张洹自2006 年重归故土后在国内的首次个展,无疑也是其与国内同胞零距离交流的一次契机。展览将包括其装置作品、香灰画和用牛皮制成的大型雕塑《英雄1 号》(该系列的另一件作品《英雄3 号》此前曾在纽约佩斯画廊展出)。张洹的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纽约惠特尼美术馆双年展、美国亚洲协会、温哥华美术馆等许多重要国际双年展和美术馆展出,并被世界各大现代美术馆广泛收藏。自2006 年从纽约回国后,张洹选择在上海创作和生活。其艺术创作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作品的材料性,上海的寺庙香灰和青砖石瓦都给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上个月,张洹在纽约佩斯画廊的第二次个展《非来非去》上展示了一尊以香灰制成的如来佛祖雕塑。今年,佩斯北京也将为其举办大型个展。

大跃进—造河,2007, 香灰,286x1080cm  张洹

大跃进—造河(局部),2007, 香灰,286x1080cm  张洹

他曾经浑身涂满蜂蜜端坐在北京东村的厕所里任苍蝇飞虫缭绕叮食,他曾经和马六明等东村艺术家用赤裸的身躯为荒凉的山峰增高一米,他曾经裹满一身血红的牛肉行走在纽约的街头。那种被压抑很久的底层黑暗在黑镜头前,肆无忌惮。不过,在《创世纪》个展上的张洹却显得平和安稳,但他依然认为自己是个“永远都不成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试图体验的东西总是徘徊在精神与肉体之间。

昨天,出现在上海美术馆《创世纪——张洹个展》上的张洹显得平和而安稳,“慈人”是几年前皈依了佛教的张洹居士的法号。只有在聚光灯照耀下眼神中不易察觉的精光偶然闪过,仿佛在提醒着在场的所有观者,那个曾经以自己的肉身为媒介,直指人心,激情与任性并举,有着一腔热血、童男精壮般的张洹可能仍然躲藏在日趋平和的表象,滴水不漏的语言的背后。现在的张洹,在上海拥有一个包括设计师、木工、财务、保安在内的100多人的创作团队——全国最大的艺术家工作室。

《创世纪》

《家谱》

《英雄一号》

《宝塔》

  展览 香灰成作品材料

  《创世纪》是张洹从事艺术创作十余年来首次在国内的个展,无论是否遭到过或明示或暗示的官方封杀,这次的公开展示都表明了当代艺术在当下的语境中得到的宽容度与自身探索维度同时增大。

  参展的五件作品中,三件装置与两件绘画的体量都堪称巨大,装置作品《创世纪》和《宝塔》取材自上海地区拆迁后留下的老青砖,本身带着历史印记与文化意味。巨大的《英雄一号》由上百张经过特殊处理后的牛皮拼接而成,“每个人都是凡人,普通人获得成功便成为英雄,而英雄倒下便回归凡人。若能再一次走到辉煌就是得了‘巨人症’,巨人症就是我的凡人,他无法承受世界给他的压力,他的创世纪狂想使他不朽,但巨人太累了。今天,甚至整个社会都面临这个问题。”张洹说。

  展览中的两件绘画作品是首次公开展出的香灰画,香灰是张洹从2005年开始尝试的新材料绘画。从北京,到纽约,再到上海,回国后面对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张洹对虔诚地触摸冰冷石头的人群有了再认识,“这个创作材料寄托了人们祈祷的美好愿望,也是信众的精神寄托。焚香的过程是一个洗心的过程,香灰在古代有药物的作用,香灰的力量可以让人起死回生、也可以把人废掉。”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架上绘画,“香灰”对艺术家来说,不是灰,也不是单纯的材料,而是集体记忆、集体思考和集体祝愿,比如《大运河》、《水库》取材自新闻照片,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百万中国人改造自然、创造江河的劳动场面。灰的色调肃穆、沉寂,恰如历史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复杂样子,缥缈、遥远,不真实。

  行为艺术 用“受不了”提问

  “艺术家应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是个永远都不成熟的艺术家。”徘徊在精神与肉体之间,是张洹想要体验的东西。之前的行为艺术创作,显然是艺术家希望把自己的身体放在别人不可能经历的环境中,并在此环境中体验身体与精神的关系,企图在某种极致的情况下使这种体验更为明确和深刻。这不仅是为了探索人类自身对环境的承受能力,而且也是通过这种承受某种恐惧感得到释放。张洹作品中的15%,正是用“受不了”来提出问题,与艺术家的立场。

  “艺术家创作遭到阻力很正常,就像建筑师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最初创意,而必须受到投资方、客户、环境等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我感觉在中国创作很自由。我的本质没有改变,形式和语言在变化,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很自然很人性,或者说是很原始的。” 张洹一直宣称,那些年轻时候的作品“都源自体内过剩的荷尔蒙,就像石头要掷出来的那股力量”。而曾经感动我们震撼过我们的心灵的,却正是对文明的反动,希望回到原始, 激发人的本能和野性。这种对于物质文明的唾弃和现代理性的批判,表达了张洹的作品的感性内涵。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