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 > 展览档案 > 策展档案 > “展览作为展览”系列策展工作坊第一期:“临时集体”

“展览作为展览”系列策展工作坊第一期:“临时集体”

2018-11-08 11:48:30 来源: 北京中间美术馆 作者:

 

10月27日周六下午,中间美术馆将举行“展览作为展览”系列的第一次策展工作坊。由中间美术馆高级策展人苏伟和艺术史学者于渺召集,以演讲和讨论的形式,形成一次“临时集体”。

展开这次工作坊的初衷,仍然是近几年来一直萦绕在艺术行业中关于策展的困惑和焦虑。我们的初衷不是一再重提“策展可以做什么”这一永久的话题,而是从我们正处在的情境出发,把我们策展工作中产生的体验、困境和问题曝光出来,传达给彼此,倾听彼此的意见。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将策展僵化为理论文本的再现、不加反思地运用“行话”、面对权力和利益的投机以及配合近几年新的艺术市场兴起的动作,正在成为策展这一领域新的诱惑和障碍。这种情形下,如何正视我们身处的历史时空和知识地带,持续地辨析围绕策展产生的话语,以及锤炼自己在提出研究角度和知识立场时所需要具备的视野和深度,是我们要提出的问题。

此次工作坊邀请了10位青年策展人参与,是一次从业者的内部分享。我们要求放下正式的演讲腔和理论行话,也不讲行业的机遇和人事的阻隔,每位参与者将尽量开诚布公地敞开实际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也要面对彼此的目光和批评。

此次活动对公众开放。 

召集人:苏伟、于渺
时间:2018年10月27日,13:00 – 18:00
地点:北京中间美术馆会议室
语言:英文

上半场|对谈:
《当下的考古:一种策展方法》

对谈嘉宾:马可·斯科蒂尼,于渺
时间:13:00 - 14:00

策划了今年银川双年展的意大利策展人马可·斯科蒂尼(Marco Scotini)将与艺术史学者于渺进行题为的英文对谈。两位对谈人将聚焦马可·斯科蒂尼的双年展实践以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欧美艺术中心之外的“边缘双年展”,来讨论策展人对于地缘政治的理解、在地文化资源的有效调动以及纵深历史的把握如何能激发一种新型的区域化叙事。

马可·斯科蒂尼,米兰FM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视觉艺术与策展专业主任。

于渺,生活在北京的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YISHU典藏国际版》特约编辑,她在艺术史研究、策展和艺术创作的交叉地带开展实践。


下半场|策展工作坊:

参与者:巢佳幸、陈玺安、富源、胡昊、宋轶、汪单、夏彦国、杨紫、印帅、周婉京
时间:14:00 – 18:00

 

从研究到策展的转化 14:00 – 15:00 

汪单 在地性项目:构建一个“对话”机制

陈玺安 有一种科学幻想批判吗?

胡昊 从研究者到策展人

 

汪单,ePublicArt(电子版公共艺术杂志)主编,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伦敦大学Goldsmiths 策展专业,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院比较法史博士研究。

陈玺安,策展人、作者,现为长征计划研究员。

胡昊,1990年出生于山东诸城,是一位居住在北京的图书编辑、艺术研究者和策展人。他拥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及美学硕士学位。

 

行动中的人和机构 15:00 – 15:45 

宋轶 策动、卷入和展示:在秩序化的政治之后

夏彦国 非营利艺术空间的处境:从 的|艺术中心 的实践谈起 

宋轶,策划人、写作者、影像作者,运营独立空间“激发研究所”,新工人影像小组成立人之一,小组“Bloom绽”(研究城市机制,并策划相关项目)成立人之一。

夏彦国,生活工作在北京的策展人、艺术评论人,的|艺术中心 创始人。 

茶歇

策展是谁的阵地? 16:00 – 17:00 

杨紫 策展的价值:什么是值得被展出的物?

印帅 情景化展览的疑问与思考

巢佳幸 “公共领域”的形态 

杨紫,现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

印帅,青年策展人,2015至今担任米兰新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与策展专业系主任、FM当代艺术中心(FM Centro per l’Arte Contemporanea)艺术总监马可·斯科蒂尼(Marco Scotini)策展助理。

巢佳幸,上海星美术馆高级策展人。

 

这不是一部罗曼史:策展人与艺术家 17:00 – 18:00 

富源 我的时间、创造力和知识

周婉京 “我”如何成为“你”的对象?——策展中的代际沟通问题 

富源,独立策展人、评论人和北京研究性策展工作室Salt Projects的联合创始人。

周婉京,青年学者、作家,目前在北京大学攻读艺术哲学博士。 

 

————————————

关于“展览作为展览”演讲与讨论系列 

“展览作为展览”演讲与讨论系列2017年由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发起。这一项目将“展览”作为核心问题提出,旨在探讨展览作为一种与艺术创作同质的创造性的实践,建立和厘定其内在的属性和关联域,在今天的艺术话语、实践和社会政治的背景上,探索展览的美学和展览语言的潜力。展览的独立属性是以展览制作者作为实践的主体呈现的,因此对于展览本身的探讨,来自于具体的文化和艺术研究者、展览制作者各自建立的自我语境和认知体系。尽管研究和展览面临着来自全球话语和不同地区艺术机制的压力,我们仍然将这些实践的主体看做关联的节点,通过分享他们对于策展主体在艺术机制和艺术话语中位置的认识、对于艺术史的重访和深描、对艺术创作在不同的文化情境和创作者情境中的甄别分析,重新建立起展览制作的能动性去面对当代。相信展览实践及其主体外在于机制和市场的秩序,同时也外在于弥漫在艺术创作、研究、机制和话语中僵化的边界和意识,是这一项目的重要前提。在当下重提“展览”的问题,将展览这一知识生产场所内部的逻辑和动因变得可视,并非仅仅为了去回应策展在全球话语中面临的困境,而是试图在急遽变化的当代语境中再次开启内在的研究和思考视野,从各自的局限和具体的实践出发,重新启程。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