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和“实验艺术”的废除---我的理想用词是“艺术”
  • 邱志杰:区分描述性概念和分期概念――中西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概念考察
  •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黄笃︱艺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但可以综合现实
  • 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 “一路走来”——“中国前卫艺术教父”栗宪庭的艺术之旅
  • 艺术中的政治——汪晖与朱金石的对话
  • 欧游反思录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当代形式与传统文化(关于观念艺术)
  • 朱青生:中国未真正诞生艺术史专业
  • 专家认为:中国策展人应具备两种目光
  • 何桂彦:重要的仍然是艺术
  • 原志阳:当代艺术如何介入城市文化权力空间
  • 鲁明军:功能自觉与价值阙如
  • 冀少峰:为什么是“中转”
  • 朱其︱疯狂消费是我们觉得真实或者踏实的存在
  • 何谓“事件”——如何创造一个展览
  • 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以失败告终?策展团队Ruangrupa访谈
  • 陈晓峰:2011年艺术危机G点
  • 盛葳︱论“体制”与“当代艺术”之关系
  • 孙振华:史学传统和当代艺术史写作
  • 刘淳:策展人的价值与意义
  • 展览制度与中国当代雕塑
  • W.T.J. 米切尔︱视觉媒介不存在
  • 朱青生:对博伊斯的一些评价
  • 张海涛:对宋庄“强拆事件”的见解
  • 被误读的“行为” ——二十年多年行为艺术现象和背景
  •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 欧宁:报纸是隐形的公民建筑
  • 栗宪庭:“被消费”的影响力
  •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 安塞姆-基弗:艺术是艰难的,可不是娱乐
  • 奥利瓦中国行的意义与中国抽象艺术
  • [访谈]张海涛:转换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
  • 与传统碰撞?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展现新生代策展人的爆发力
  • 自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上):中国当代艺术在变乖还是进化
  • 中国当代艺术的进化论(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之路在何方?
  • 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 朱朱:“狂欢”与“灰色”
  • 后现代艺术的商业运作
  • 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 尹吉男:当代艺术家仍需寻找文化坐标
  • 欧文·沃姆 选择幽默,就是选择批判
  • 中国当代艺术的审查制度
  • 2008年文字选 艺术档案
    艺术档案 > 老栗书房 > 2008年文字选 > 在艺术全球化的过程中重建地域文化

    在艺术全球化的过程中重建地域文化

    2008-09-05 06:25:44 来源: 中国艺术档案网 作者:artda

    在艺术全球化的过程中重建地域文化
    ――欢迎韩国《文化遺傳子展》

    我理解《文化遺傳子展》强调文化“模因”,是基于非西方文化的立场和处境,或者说是努力在艺术全球化的过程中重建地域和民族新的文化价值。
    二十世纪全球西方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其一,二十世纪东、西方的艺术史是一个全球相互影响的再历史化的过程。西方现代艺术在其发展中受到过非西方国家艺术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著名的例子如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受到非洲木雕的影响。JOHN CAGE的音乐,受到禅宗和中国古典音乐的影响。ANTONI TAPIES的绘画,受到东方思想的影响。 HENRYMOORE的雕塑受到中国太湖石的影响。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美国1960年代的图案与装饰艺术家群和女性艺术运动,也多强调吸取多种文化的营养。而世界艺术现代化的过程,认同了西方现代艺术影响的合理性,是因为西方现代艺术的确是把非西方艺术中的自由精神发扬光大,并且为世界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东、西方的艺术在20世纪所发生的变化,都是一个再历史化的过程,都是摈弃了各自文化传统形式和艺术模式,吸取其它艺术模式中语言因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

    其二,在现代艺术的全球化进程中,并非按着自身的语言逻辑独立地进行重新组合与转换的,超艺术的因素尤其是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往往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西方在本世纪内依赖其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发达的通讯手段,乃至频繁、规模宏大的展览如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和各种艺术博览会,把西方变成一个现代艺术的中心发源地,并以其强大的辐射力,把现代艺术推向全球。诸如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乃至一本又一本的《现代艺术史》,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主办者和作者认为这是西方的现代艺术展,西方的现代艺术史,而总是认为这就是现代艺术,并从价值标准乃至样式都把它作为原创的、国际的新样式,并用这种眼光看待一切非西方地区的20世纪艺术史。

    进入21世纪,文化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非西方的当代文化逐渐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蜕变并成长壮大。其一,就艺术的创造过程中的原始冲动而言,首先是艺术家个人对自己内心感觉的把握。而个人必然生活在特定的民族、地域的当代文化与社会环境里,任何艺术家都不可能在与这个环境完全无缘的状态下创造作品。西方现代艺术对非西方国家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作品的结果,也即提供了一种语言模式和工作方法,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家在学习西方现代语言模和工作方法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都会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和运用它。这个过程正是把个人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的遭遇作为重要出发点的。正因为我强调个人在特定的生存环境的遭遇作为出发点,那么,作为任何一个非西方国家的艺术家,由于他们所处的本土的文化情境、文化习俗、文化传统乃至人种带来的心理感觉与西方的差异,这些因素自然会再全球西方化的过程中起作用,会影响到艺术家在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去选择本地区的文化传统、自然图像、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可以利用的因素。

    其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意识形态的一统天下已经分化瓦解。很多非西方也利用逐渐强盛的政治经济力量,现代化的媒介传播手段,推广自己的现代文化,确立自己的价值模式,并反过来用这样的眼光重新看待西方和这个世界艺术史。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遺傳子展》为艺术全球化过程中重建地域文化所作的努力,是我们共同的方向。
    栗宪庭2008-4-29

     

    网友评论

    共 0 评 >>  我要留言
    您的大名